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同课异构在地方校本课程中的应用> 正文

同课异构在地方校本课程中的应用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05-30 09:46

本文摘要:同课异构教学是时下各区域、学校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是教师们为了追求最佳教学效果,采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组织形式对同一课题进行异构研究,其目的是希望通过教学研究,引发思维碰撞,形成经验交流,为产生新的教学智慧创造机会

  “同课异构”教学是时下各区域、学校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是教师们为了追求最佳教学效果,采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组织形式对同一课题进行“异构”研究,其目的是希望通过教学研究,引发思维碰撞,形成经验交流,为产生新的教学智慧创造机会,最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的形成与统一。

  同课异构的教学特色在“异构”上,因此,安海镇美术学科教研组选择以人美版第11册的17课《家乡的老房子》为基础,并结合本地的区域特色,拟定课题《阿公的古厝》,以此开展教学研究。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回忆、欣赏、讨论、发现闽南古厝的建筑特色,并能运用所学综合技法进行创作表现。下面是对本次“同课异构”教学研究中两节课所展开的一些梳理小结。

教育论文发表

  一、“同课异构”的“异”

  在“同课异构”教学中,由于老师不同、班级不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差异,但从大得方面来说,主要有一下几个不同点。

  1.导入情境不同

  不同的情境导入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智慧,正如余文森教授说过,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很好被吸收,知识也需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两位执教老师特别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黄哲聪老师把自己最精彩的摄影艺术融入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以古厝摄影展为开场,让学生在欣赏优秀摄影作品的同时不知不觉走进老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为接下去的教学过程做铺垫;颜梦铔老师则化身五店市城市导游,通过课前实地拍摄的视频短片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参观晋江市最大规模的古厝建筑群,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中。导入环节的过渡自然。

  2.作业创作形式不同

  美术作业是理解落实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载体,在“同课异构”教学中,由于老师所学专业不同,美术作业的设计往往具有不同的特色。

  本次提供两节教学研讨课的老师,其作业形式的展示各不相同。黄哲聪老师选择实物展台现场示范喷画步骤过程并邀请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喷画制作;颜梦铔老师则在课前把版画制作步骤拍摄成短片,并通过几个步骤重点字的提示让学生掌握版画制作要点。两个老师通过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进行作业设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极大的拓展,使作业环节“异彩纷呈”。

  3.教学策略不同

  在《阿公的古厝》“同课异构”中,两位老师的教学策略也不尽相同。

  颜梦铔老师通过一段视频介绍导入闽南古厝,在图片欣赏中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古厝的外形结构、图案象征,在线描闽南民居图片和版画闽南民居图片作品的对比欣赏中找到和体会版画制作的形式美感,最后通过老师的现场示范,直观感受各种线条在版画技巧下的变化跟运用,较好地掌握版画制作要点。最后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创作闽南古厝版画作品。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版画古厝作品。

  黄哲聪老师课前带领学生欣赏了自己课余时间拍摄的古厝摄影作品展,在短片《围炉歌》视频中导入本课教学,教学中借各类图片欣赏中了解古厝建筑的组成与外形特征,接着展示老师的线描、油画、国画等古厝作品让学生感悟美术作品创作形式技法的多样性,最后老师展示台视频现场示范喷画制作过程。

  二、同课异构中的“同”

  尽管同课异构教学有许多不同,但是这些看似不同的教学过程中也总有一些内在的共同点。

  1.美术课程本位的回归

  两节课的老师都经过精心的准备,优化了教学设计,都拿出自己最精彩的教学技艺,教学环节的设置也较为合理丰富,有形式的东西,但更加重视展示过程、美术活动的方法和具体的步骤,更体现了美术课的专业性。

  2.课堂中加强老师的直观示范

  老师的能力是征服学生心灵的钥匙。美术课几乎每节课都少不了老师的亲自示范,教师的示范可以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让他们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黄哲聪老师选择师生合作完成喷画制作,并且运用实物展台让学生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学习老师的步骤要点;而颜梦錏老师则在课前把版画的每一个制作步骤拍成照片,加入到课件当中。两种方法均能让学生很快掌握本节课的制作要点,学生也因此能够学到扎实的美术技法,为今后其他美术技法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學时间的把握

  作为美术课,除了师生探究过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这个过程相对需要更多的时间,只有给予充足的时间,学生的学习才能转化为实际的成果,老师才能从中得到教学反馈。两节课老师均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艺术实践操作,最后呈现出形式各异的优秀作品。

  4.强调课程的延伸拓展

  两节课在教学中除了挖掘课程的人文内涵,还注重了课程的拓展性,课程内容不仅仅在课堂上学生得以交流探讨,课外仍然能够继续。哲聪老师让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探讨、继承、发扬闽南人的品质;梦錏老师则站在自己的学科本位,让同学们继续关注、创新本学科的新创作技法。将美术小课堂融入生活大舞台,融入美术技法创新大舞台。

  三、共同探讨的东西

  关于板书的问题,美术教学一贯提倡教师用粉笔直接板书,教委办也再三强调新教师的三笔过关提升,因为这是每个老师的基本功。然而,在很多研讨课上,板书课题变成老师课前的准备,课堂上老师轻松自如的把准备好的课题贴在黑板上,甚至包括教学内容要点。我们该考虑的是,美术老师为此付出的不正是恰恰暴露了自己在板书方面的不足。

  总之,本次研讨活动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两位上课老师通过课前课后的反复磨课、讨论、修改,虽然过程很痛苦,收获却是巨大的。研讨活动引导和促使了教师利用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来探讨和推广优秀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技法。同时也让所有参与其中的老师客观进行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真正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研讨目的。

  推荐阅读:《曲靖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曲靖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