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精心设计前置研究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正文

精心设计前置研究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7-12 10:15

本文摘要:摘要:精心设计前置研究单,是学导用教学模式取得成效的关键。这里主要探讨前置研究单的设计原则、设计策略,最后以笔算乘法为设计案例,探讨前置研究单简单、根本、开放等特点。本文对于学导用教学模式下的前置研究单设计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摘要:精心设计前置研究单,是“学·导·用”教学模式取得成效的关键。这里主要探讨前置研究单的设计原则、设计策略,最后以笔算乘法为设计案例,探讨前置研究单简单、根本、开放等特点。本文对于“学·导·用”教学模式下的前置研究单设计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前置研究单;设计原则;设计策略;设计案例

黑河教育

  研究单的设计要最大限度地把教转化为学,同时,应遵循 “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力求环节简单,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容易操作。切忌复杂烦琐,不要让学生惧而远之,成为新的“课业负担”。 要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做,这样孩子们才有兴趣去完成。

  教育论文投稿期刊:《黑河教育》杂志是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会主管,黑河日报社主办。月刊,本刊为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ASPT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一、前置研究单的设计原则

  研究单的设计要遵循“定位准确、内容精练、从浅入手、开放拓展”四个原则。

  1.研究单的目标定位要准确。设计研究单前,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每次的前置性研究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对教学目标把握明确、准确。如果设计研究单时脱离了目标定位的背景,课堂学生的交流就只停留了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也就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提升。

  2.研究内容一定要适中,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小学数学的前置小研究尽量做到“少而精”, 千万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新授课前我们设计的小研究,基本控制在两个问题之内。

  3.研究作业的难度要适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按优、中、差三个学生层次来精心设计课前研究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用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来巩固和发展原有知识, 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设置分层作业或是提不同的要求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4.研究单的设计要开放,开放的题目能培养出学生更开拓的思维,使研究成果“百花齐放”。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这样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维性、开放性、逻辑化等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前置研究单的设计策略

  1.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所不同

  低年级学生因为认知水平有限,侧重于自学习惯的培养,对他们在新授课的小研究用不着面面俱到,也不能多,只需要弄清一两个或两三个主要的知识点,再加上少量的练习题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在小组和班级交流中体会,这样降低了难度,学生会更乐于自学。低年级数学的研究单可以让学生看书之后根据下节课的内容 找身边的、生活中相关的数学例子。

  带例子,是一种既有一定范围、又能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带来的例子,可以用书面或口头交流。或者是让学生自学内容,谈谈“我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我有什么问题?”“我的看法是什么?”只要学生有接触过思考过就行。关键是要做到不能依赖家长,要让孩子感兴趣,设计学生会做的内容。研究单可设置有学习趣味的游戏、画圈、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做的时候如果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或图案代替。学生做完后让家长签名,既不会带给家长过多的负担,又体现家长的一个检查监督的作用。

  对于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允许其不做,让他在课堂上听懂了以后再做。每次上完课之后都应要求学生对小研究进行补充、完善。比如一年级上学期《9加几》的计算,可以先举例,让学生先计算出9+5等于几,并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举几个类似的例子,以此来达到掌握算理的目的。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研究中可以把这课时的教学要求比较全面具体地提出来。可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研究的内容,让他们能通过自学掌握知识要点,课堂上再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反馈,交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学生会更有成就感,会更加乐学。在设计要研究的问题时注意要有梯度,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来确定研究中问题的设计角度。学生程度好的,研究单可以设计得开放一些,如果学生程度稍差的,则基础的问题可适当增加。

  比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我这里有两份研究单。第一份,在研究中直接就出示一个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然后再说我的发现,这样的设计显然是比较开放的。另一份是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先计算它们的面积。然后利用问题2,把平行四边形剪贴成我们学过的图形,以此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来的。从而再得出结论,在这份小研究中“扶”的内容会多一些。

  2.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种类的研究单

  数学课堂的课型有单元感受课、新授课、练习课、整理复习课和评研课。每类课型的研究单都有所不同。

  单元感受课是通过学生大量的实践活动对数学进行一个体验性的学习。可以一个单元一次或几个单元一次。比如《百分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感受课,可以分成:“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折扣、纳税和利率”这四大块来让学生谈收获,从而使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整理和复习课在设计研究单时也可以让学生采取分块整理的方式。如《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整理和复习,可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加减的简便运算”这几块知识点来让学生结合例子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写出我的提醒。最后让学生写出感想,谈一谈自己学习本单元的体会,可以间接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研课的研究单实际上就是一份练习卷,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是学生平时的错例汇编而成。如人教版三数上《测量》这一单元的评研,可以从“计量单位”、“单位换算”及“解决问题”三方面设计评研内容。通过学生完成评研卷,检查学生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以笔算乘法为例,设计前置研究单

  笔算乘法这节课的研究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76-77页内容。研究要求:仔细阅读书本,认真自学后完成表格。开始由于对学生自学信心不足,设计得比较详细。修改前,研究的问题为教材例子:每盒彩笔12枝,3盒彩笔一共有多少枝?下面分五个填表项目:列式、我的方法、竖式计算练习、我的例子、我的提醒。然后对于我的方法,又进行细分罗列,并于右边栏目专门演示笔算乘法的过程。

  修改后,我把研究问题改为:期末到了,为了奖励优秀小组成员,张老师买了19本笔记本,每本4元。一共花了多少钱?下面填表就简洁很多,分四个填表项目:列式、我的方法、我的例子、我的发现或提醒,没有再细分,也没有演示过程。这样,修改后的前置学习单,较好地遵循研究单“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修改前后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书上例题的呈现方式,把研究问题改为与学生相关的奖励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为了防止部分学生抄袭课本答案,不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通过书本例题的研究能够解决老师设计的研究问题,确实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2.例题内容和“学·导·用”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建设与评价紧密联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体现研究单的开放性这一原则,在计算方法的设计上体现算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写出多种计算方法,特别是要求学生估算,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多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选择自己理解并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要求学生举出自己例子,但是为了防止学生举例时无从下手,教师先举例让学生模仿,其实老师的例子就是课本的例题,实现课本例题与研究单的有机整合。

  5.设计“我的发现或提醒”,旨在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收获或体验。

  6.“我的疑问”不要求所有学生进行填写,个人确实有疑问或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写在上面,以便全班共同解决。

  参考文献:

  张超群.做活“释疑导学” 构建有效课堂——“学·导·用”教学模式中“释疑导学”的实践与思考[J].黑河教育. 2018(10):44-45.

  张超群.实施分层教学 创建适合课堂——“学·导·用”教学模式中“应用活学分层性”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02):103+105.

  邱丽霞.在“学·导·用”课堂中如何做到有效教学[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03):24.

  作者:张超群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