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整合旅游和地震科普资源建成的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做到了景点旅游、地震文化传播的一体化。 通过组建专门机构,创新管理模式,构建起长效健全的运维机制,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成效显著,是地震部门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公益事业的有益尝试。 高标准谋划建设
整合旅游和地震科普资源建成的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做到了景点旅游、地震文化传播的一体化。 通过组建专门机构,创新管理模式,构建起长效健全的运维机制,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成效显著,是地震部门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公益事业的有益尝试。
高标准谋划建设
(一)科普馆概况
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是市政府确定的民生重点项目,由潍坊市人民政府和潍坊金宝乐园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投资约2144.5万元。 潍坊金宝乐园有限公司主要提供建设用地、主体建筑和建设5D影院,地震部门发挥专业优势,负责业务指导,双方优势互补,较好地破解了地震部门建设用地的难题,确保了科普馆的长期运行。
1.区位优势明显。 潍坊金宝乐园是4A级旅游景区,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市区2千米),交通便利(5条公交线路经过),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 科普馆建在游乐园内,既丰富了乐园的游乐项目,又方便了游客参观体验。 科普馆面向入园游客免费开放,设置免费通道向预约团队(每周五)和散客开放,民众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强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实效性。
2.展品展项知识全面系统。 科普馆由序厅、可怕的瞬间、探究地震的真相、震中求生、居安思危五个展区和5D影院、地震体验车共计43件展品展项组成。
可怕的瞬间展区利用声光电技术和视错觉画以及地震瞬间破坏的场景,让人感知地震发生的突然性和巨大破坏力,增强观众对地震防范的危机感和恐惧感。 探究地震的真相展区包括地壳内部虚拟探测、大陆漂移假说、解读断层、潍坊市区域内的主要断裂分布、再现郯城1668大地震、地震宏观异常、虚拟翻书、模拟地震等展项,让观众从科学的角度在互动中系统地学习了解地震产生的基本原理。 震中求生展区包括地震体验剧场、空中虚拟驾驶、电话求救、地震体验车、震后斜楼、如何发出求救信号、打绳结、虚拟灭火、自救互救以及多种场景下的避震逃生游戏等。
居安思危展区包括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及其应用、农村民居建筑抗震措施结构模型、建筑结构抗震反应、搭建抗震小屋、家庭应急物品、地震应急行动的6个步骤、宣传书架、地震知识问答、地震知识抢答、虚拟漫游地震台、你家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地震预警等主题。 围绕“不平静的地球”四周做环形布展,按照从地球科学到地震科学的知识脉络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点面结合,由浅入深,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3.科技元素多互动性强。 科普馆室内布局突破传统模式,展品利用先进的声光电等现代数字技术展示手段,采取仿真体验、场景模拟、实物展示、互动游戏、图文说明等方式,突出科普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参与性和趣味性,教育方式的互动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观众通过视听体验,可以系统全面地学习地震科普知识、了解地震灾害防御措施和科学应对地震的方法步骤,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逃生避险技能。 如:地震体验剧场设置了六自由度震动平台并启动画面观看半球幕上的视频,让观众近距离感知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自然界场景,了解其间的有关地震知识。 震后斜楼设置二层19度倾角斜楼,攀爬斜楼,感受在地面倾斜条件下行走重心失衡的状态,锻炼提高观众的逃生技能。
(二)建设过程
潍坊市地震局主动作为,积极向市政府建言献策,2010年初提出建设潍坊市级地震科普馆的建议,开展调研论证,2011年正式提出建设方案,2013年市政府列入民生重点项目。
1.立足潍坊实际,高标准定位。 中国东部最大的断裂带——郯庐断裂带贯穿潍坊市区,历史上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潍坊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开展地震科普宣教的重要性,在对全国20多个科普场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充分汲纳各地科普场馆的有益做法和经验,突破传统的图板传播模式,着眼最新科技展示手段,从地震科普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着想,联合金宝乐园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2.专家指导论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为抓好方案设计第一关,特别邀请了全国科技馆界知名的专家邵杰、张承光教授等提供咨询,认真听取他们对科普馆方案设计的意见建议,结合外出考察和公开征集到的方案,择优选择了北京众邦设计公司负责科普馆方案的设计。 在方案的脉络设计上,紧紧围绕认识地震、体验地震和如何开展地震逃生的逻辑,科学地对整个场馆进行合理分区,使整个科普馆脉络清晰,体系完整,便于观众学以致用。 对纳入方案里面的每个展品展项从展示的内容、表现形式、展品的尺寸、材质、颜色、摆放位置等都经过多方反复推敲论证,做到精当、准确。 在整个方案设计论证过程中,共计召开各类不同规模和形式的汇报会、研讨会、调度会80多次,有效地保障了科普馆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艺术性。
3.成立工作专班,严把质量关。 由于防震减灾科普馆建设的专业特殊性,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建设施工的每个环节做到从细处着想,严抠细抓。 一是根据合同要求,抽调专人及聘请专家到承建公司进行展品制作中期检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使用非标准产品。 二是建设过程中,专门聘请了专业监理公司从施工用材、施工组织、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监督,消除假冒伪劣产品和施工不规范的问题。 三是潍坊市地震局专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现场施工督导协调办公室,每天采取在现场召开交班会的形式对各公司施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检查纠正,跟踪抓落实。 四是在施工后期,潍坊市地震局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到科普馆进行集体会诊,明确提出问题硬性指标,发挥集体的智慧,逐一筛选把关,确保科普馆的整体质量。
创新运营管理
运维是检验科普馆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利用政府引导和社会机制相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共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力量融入,创新了科普馆的发展运行新模式。
(一)经费保障是根本
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的土地、建筑主体由潍坊金宝乐园有限公司承担,馆内展品及布展、维护费用由潍坊市政府承担。 在建设初期就预留一部分准备资金作为后期运营、人员、维护费用。 运作上购买专业公司的服务,对科普馆进行日常运营管理,逐步推动防震减灾科普馆走职业化、专业化运营路子。 仪器设备聘请第三方潍坊杰诺电子有限公司负责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承担1000元以下的耗材更换,每周一、三、五技术人员到科普馆开展例行维护,遇有特殊情况随时到场,三年一个合同期限,维护费用每年支付一次。
(二)队伍建设是关键
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是科普教育的关键,要求教育人员既具备较全面的地震专业知识背景,又是深谙科普教育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注册独立法人机构。 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注册了独立法人的民办非企单位,成立董事会负责科普馆的运维工作,金宝乐园的负责人兼任科普馆法人,潍坊市地震局代表政府与金宝乐园签订合作及运行协议,明确了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按规定制定了章程及各种制度,突出公益属性,作为法人独立开展科普馆的运营、教育工作。
2.组建专业讲师团队。 由潍坊市地震局负责对金宝乐园有限公司的旅行社导游团队进行地震科普业务培训,相对固定8~12人的导游兼职科普馆讲解员队伍,组建专业导游地震科普宣教队伍,让导游队伍成为科普馆的专业讲师团队。 制订培训学习计划,建立严格培养、考核制度,免费对科普馆参观团队、双休日到科普馆参观的游客讲解,使其真正成为传播地震科普知识的生力军。
3.建立广泛志愿者队伍。 采取激励、扩大宣传等措施广泛招募志愿者队伍、聚集人才,充分调动了在职科技工作者、中小学校地震科普辅导员、校外培训机构辅导员、市内主流媒体小记者培训班和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等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地震科普工作中的积极性,以多种方式参加到科普馆日常工作的行列中来。 充分发挥潍坊市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校15所、中职学校31所)集中的优势,积极争取高校领导支持,鼓励大学生参加防震减灾科普馆志愿者社团,利用节假日到科普馆参与地震科普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对地震科普工作的浓厚兴趣,为地震科普宣传教育进高校取得成效创造条件,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
(三)制度建设是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长期健康运营的保障。 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一是明确科普馆的展览服务内容,制定了包括消防安全、财务支出、应急预案、考勤等在内的《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运营管理办法》,保障了科普馆的日常运营规范化。 二是为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建立了讲师团队的地震科普知识分期分批培训、考核和退出制度,明确讲师团队的工作职责,确保讲解的专业性。 三是建立了入馆须知、文明参观等开放制度,周一闭馆维护,周二至周日对入园游客免费开放,周五下午接受预约团队免费参观。
不断放大的社会效益
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自2013年7月试运行、次年7月正式开馆以来,已接待省内外考察团队150余批次,日接待能力达2000人次,地震科普教育的力度、深度和广度空前提高,社会效益不断放大,它不仅提高了地震部门在社会上的显示度,同时还有效地带动了金宝乐园有限公司经济收益增加,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因此也得到了国家和省局及市领导高度评价,受到社会民众的普遍好评。 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先后被中国地震局命名为国家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科协命名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地震局命名为省级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同时还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行走齐鲁资源单位”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逐步成为了以科学知识传播为主体,集地震科普教育、培训和传播、科研学术交流和旅游景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教育基地。
(1)走进机关,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破坏性地震的能力
每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潍坊市减灾委会办公室、市地震局、市消防支队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参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活动的通知》,分批次组织80多个市直部门单位、230多个市级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观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时间持续一个月。 为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单位依法落实防震减灾工作责任,提升领导干部地震安全素质和履职能力,在做好潍坊市委党校主体班次培训班防震减灾授课内容的同时,参观科普馆也成为主要培训内容之一,进一步提高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对突发破坏性地震的能力。 山东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专程到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参观学习累计9批次。
(2)组织研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深入中小学生
每年的暑假假期,地震、科协与教育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中小学生暑假防震减灾主题研学活动,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科学防灾、珍爱生命”研学活动的通知》,科普馆实地教学,让中小学生学习感知地震、消防等科普知识和安全常识,给孩子终生受用的自救互救急救技能。 对于平时中小学校组织的中小学生研学活动,都是一路绿灯优先保障,为满足社会上的校外培训机构需求,对他们组织的参观学习都做到免费提供服务,建立了良好的联络协调机制,真正发挥科普馆的公益性。
(3)走进社区,提升居民防震应急意识
结合潍坊市灾害信息员“万人培训计划”,每年县、乡、村三级约3000名灾害信息员轮训,组织学员到科普馆参观学习,已连续组织开展5年,提高了灾害信息员的防灾减灾能力。 每年安全生产月期间,市安委会办公室举办的全市村居(社区)安全生产网格员培训班,参训学员到科普馆参观学习,提高了网格员当好安全生产的宣传员、信息员和监督员三个角色的能力。 到科普馆进行培训是潍坊市“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的必修课,在这里基层应急第一响应人员的防震减灾意识、灾害处置能力和基本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提升。 这些人员都是活跃在社区一线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种子”“酵母”。
(4)走进农村,助力农村抗震设防技术指导服务
潍坊市政府提出“农村新建住房按照不低于地震烈度Ⅶ度进行抗震设防”,在农村民居危房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科普馆主动站位,积极配合乡村建筑工匠培训班需求,组织学员到科普馆开展农村民居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的抗震施工技术培训,编印农村民居抗震图集,免费发放农居抗震知识手册,助力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抗震施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5)深入家庭,激发公众对地震科学的兴趣
以金宝乐园的(潍坊市)动物园、游乐园为吸引,每年100万以上人次入园游乐,以科普馆为平台,形成地震科普的品牌教育窗口。 吸引家庭来此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和魅力,一家几口,边走边看、边体验、边思考,激发了公众对地震科学的兴趣。 地震科学知识不再是抽象空洞的传播了,而是活脱脱“立起来”,满足社会公众的自然通识教育,构建了市民终身科学教育的“科普馆课堂”。
(6)地震体验车——流动的地震科普馆。
地震体验车作为科普馆内的一个展项,平时与科普馆融为一体。 装配日本原装地震体验平台,设有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真实场景模拟和Ⅰ—Ⅶ度不同地震烈度真实效果。 重要时间节点根据需要作为流动科普车,有计划地到各地开展活动,让社会民众亲身体验地震。 随车增配地震科普展板、地震科普宣传手册及科普折页等,实现一车多用,拓展了展品的使用效率。 每年到企业、社区、学校、公众场所开展地震体验宣传教育活动都在40次以上。
建筑方向论文范例:基础设施地震易损性的评估研究综述
结语
潍坊防震减灾科普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参与性于一体的专业科普馆,利用先进的声光电等现代数字技术,采取仿真体验、场景模拟、实物展示等手段,以互动的形式通过视、听体验,形象直观地学习地震基本知识、了解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和正确应对地震灾害的方法、步骤,提高了公众防震避震技能以及自救互救能力。 在管理模式、开展科普活动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较好地发挥了示范作用。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 如大众传媒科学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科普、智慧科普的传播手段还未实施; 地震新技术新成果学习掌握不够,面对科普对象生力军—青少年群体科普的师资力量不足; 社会融资渠道不畅通等,仍需进一步探索。
作者:卢维棠 王铮 肖军伟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zlw/25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