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医学论文》 同理心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训练和培养> 正文

同理心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训练和培养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2-12 07:58

本文摘要:【摘要】同理心被描述为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临床上需要医学生在协助教师进行接诊过程中具备较好的同理心,从而能够更好地与患者沟通,详细告知患者病情,帮助其解决病痛。文章结合同理心的概念、医学生的同理心的特点及耳鼻咽喉科工作中对同理心的要求,阐

  【摘要】同理心被描述为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临床上需要医学生在协助教师进行接诊过程中具备较好的同理心,从而能够更好地与患者沟通,详细告知患者病情,帮助其解决病痛。文章结合同理心的概念、医学生的同理心的特点及耳鼻咽喉科工作中对同理心的要求,阐述在耳鼻咽喉科教学过程中如何训练和培养医学生的同理心。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同理心

中国健康心理学

  在医学院教学活动中,教师多关注对医学生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解惑,在临床实习阶段教师也只是注重帮助学生建立对疾病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情商等人文知识的教育,例如同理心,即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作为情商中的重要内容,虽然可以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但是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往往也很少重视,甚至忽视。当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经常会遇到医患冲突和纠纷,遇事能冷静果断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为了培养出心身健康、富有同情心的高情商未来医务工作者,对临床医学生进行同理心的培养势在必行。

  1同理心的概念

  同理心,即能够识别他人的情绪的能力。该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E.B.Titchener在20世纪20年代最先使用,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医学领域并被视为医务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1]。其基本含义是:一个人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应该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即换位思考。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能获得对方信任,从而消除双方的对立和冲突,即使一旦出现误解,也会尽力去沟通和化解矛盾。

  2医学生同理心的特点

  研究显示,大部分临床医学生,医学同理心高于中等水平,也就是说多数医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与体验他人的处境和情绪,并作出适当的回应[2]。但是一项对杭州某大学医学院医学生的调查显示,低年级的同学对同理心比较陌生,大三的同学由于学过《医学心理学》,对同理心稍有了解,但是却没有真正理解同理心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3]。最新的研究也证实在性别方面,女性医学生比男性医学生更具有同理心[4]。

  研究也显示,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同理心变化较大,随着年级的增长,整体呈下降趋势。欧美等国家对本国医学生和临床医师所进行的研究均显示,随着年资增高,同理心水平呈下降趋势[5]。当医学生逐渐进入见习和实习阶段,会增加医学生的压抑、沮丧、倦怠、易怒等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与医学生的同理心水平呈负性相关[6]。然而同理心水平与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呈正相关,医学生的临床能力会随着同理心水平的提高而提高[7]。

  同理心在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和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中的重要性已被多次验证,对医学生同理心的测量和培养也应该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8]。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医学生的同理心特点,加强和重视学习,帮助和提高医学生同理心水平。Wündrich[9]等研究结果表明,医学生的同理心可以通过具体的训练得到提高。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对提高医学生的同理心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10]。因此有效的教育干预可以促进医学生同理心的提升。

  3耳鼻咽喉科工作中对同理心的要求

  耳鼻咽喉科在实习或者见习教学过程中属于“小”专业学科。临床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往往不愿意选择耳鼻咽喉科进行实习,或者只是选择见习,由于对耳鼻咽喉科的相关专业的疾病刚刚接触,在实习过程中对于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缺乏临床知识,此外耳鼻咽喉科解剖结构细小、位置深在,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一些专业知识掌握较为困难。特别是临床上的一些耳鼻咽喉科疾病,由于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主观性,例如眩晕或者耳鸣,不仅长期困扰着许多患者,同时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也困扰着耳鼻咽喉科医师。以耳鸣为例,它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顽症,患者可以伴有听力下降或听力正常,临床表现为耳内嗡嗡声、吱吱声、脉动声或者其他噪声的感觉,国外报道其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0%~17%[11,12]。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耳鸣发病率呈升高的趋势,耳鸣发病机制不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特别是常见的主观性耳鸣,只能患者本人感受到,旁人很难听到,医师也只能是通过仪器间接了解患者的病情,长期的耳鸣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焦虑和紧张,甚至抑郁,这些感受旁人也是很难体会。因此一些耳鸣患者,长期来往于各大医院进行咨询和治疗,久病成医,对接诊的医师也是半信半疑,一旦临床上接诊的医师缺乏同理心,不能够从患者的角度着想并取得对方的信任,很容易导致医患之间交流出现不和谐,潜在的矛盾和冲突就会在就诊过程中爆发。

  此外治疗耳鸣的方法很多,如掩蔽疗法、耳鸣习服治疗、药物治疗、行为认知疗法等,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当医患关系之间出现信任危机时,患者对于医生采用的医疗手段往往就会有所质疑。因此在临床接诊这类患者时,就更需要耳鼻咽喉科医师或者实习及见习医师具有良好的同理心,站在患者的立场上体验并理解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焦虑紧张的情绪,站在患者的角度来感知疾病对其的影响,做到感同身受。

  4耳鼻咽喉科教学中同理心的培养方法

  4.1加强耳鼻咽喉科的临床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学习

  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应该逐步了解和掌握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知识,熟悉专业领域的临床指南,协助教师进行接诊过程中,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疾病内容简要向患者讲述清晰;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主动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患者可能的疑问,并通过自己所学知识初步解答一部分患者的问题,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不应该主观臆断进行回答,防止将错误信息传达给患者;交流过程中注意听取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知,当出现错误和不良的认识时,应该通过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将患者向正确的方向进行引导。

  以耳鸣为例,由于发病机制和原因不明,很多长期的耳鸣患者,对耳鸣产生了“耳鸣无法消除,我只能忍着”“久鸣必聋”“耳鸣无法治疗”等错误的认识,医学生在对耳鸣临床指南的学习和掌握前提下,帮助患者分析产生耳鸣的可能因素,比如紧张、焦虑,甚至一些患者的睡眠情况、更年期等因素也会导致耳鸣情况的出现,帮助患者去除心理负担,并向患者解释目前针对慢性原发性耳鸣大部分的转归是良好的,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耳鸣会逐渐减轻,而且针对该类型耳鸣有多种治疗手段,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耳鸣治疗观念,建立耳鸣代偿、适应耳鸣理念,对持续失代偿耳鸣患者可以进行行为认知疗法等,告知患者与耳鸣“和平共处”的治疗效果及康复的价值。因此医学生应加强耳鼻咽喉科相关知识的学习,才能够换位思考,通过自己所学的内容帮助到患者。

  4.2倡导带教老师自身同理心的培养

  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一些优秀的带教老师更是临床医师和学生的榜样。带教老师应该主动学习同理心等相关心理学知识,将其理念积极应用到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保持一颗同理之心,提高临床医师临床能力、沟通技能和伦理学修养等职业素养,为培养学生做出榜样。例如带教医师在接诊过程中,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等方面与患者进行交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患者的诉求耐心倾听,通过眼神的交流、幽默的语言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获得患者的信任和肯定,使医患沟通更加顺畅,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从而有助于消除诱发医患冲突和纠纷的可能因素。由于医学生的学业课程极其繁忙、授课教师的精力亦有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着重穿插与情绪知识相关的教学内容,能提纲挈领地以最小的时间成本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13]。

  4.3注重学生医患沟通和“人文教育”的培养

  许多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往往只重视临床技能的学习,碰到典型病例时,很容易做出对患者的心理、情绪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例如交头接耳讨论病情、不经患者同意的检查等,加之由于自身临床技能不高、缺乏临床经验而自信心不足,从而使患者在心理方面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和实习生进行配合。带教老师应一方面向患者解释在教学医院中会经常遇到带教情况的出现,而且临床实习是培养未来合格医师的必经过程,另一方面鼓励医学生积极与患者交流,逐步赢得患者的信任,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倾听患者的诉说,感受患者的处境及需求,并从患者眼神、表情、语言、体态中了解他们的需要、痛苦和渴望,让患者感受到作为倾听者的医学生能理解自己的处境[14],使医学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通,顺利完成医疗教学活动。

  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专业课程比重较大,相对人文教育课程,如医学心理学等在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此外心理学内容较为枯燥,很多医学生对其兴趣不高,因此就应该将情绪智力等人文课程以各种形式渗入到临床专业课教学内容中。教师通过典型病例讨论、学术会议等积极为学生创造参加机会,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此外医学生在平时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小说、杂志和观看电视剧、电影等形式,体会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并与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相比较,主动训练自己的敏感性和想象能力,提高自身的同理心。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特别是在临床教学医院内及轮转科室内组织以人文科学为内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各种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多进行公益活动,也增加和其他人合作交流机会,无形中增强了自己认知和调控情绪能力,在交往中不仅开阔了视野,弥补了人文知识不足,同时能更好地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技能和随机应变能力,增强展现自我的信心,提高整体的情商水平[15]。

  5结论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模式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医患关系是转变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社会关系,对在当前的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所引发的冲突和纠纷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对教学工作者来说,不能仅仅对医学生传授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更应该加强医学生同理心的培养,使医学生在未来的行医过程中满怀同情心,换位思考,通过真诚的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拉近医患关系,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成为一名技术能力过硬和情商高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Batt-RawdenSA,ChisolmMS,AntonB,etal.Teachingempathytomedicalstudents:anupdated,systematicreview[J].AcadMed,2013,88(8):1171-1177.

  [2]王娟,刘汉龙.医学生的医学同理心特点[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2):1906-1907.

  [3]杨凯,沈佳燕,钱夏婧.高校医学生同理心危机及其应对策略[J].医院管理论坛,2009,26(7):54-57.

  [4]TriffauxJM,TisseronS,NaselloJA.Declineofempathyamongmedicalstudents:Dehumanizationorusefulcopingprocess?[J].Encephale,2019,45(1):3-8

  临床健康论文投稿刊物:《中国健康心理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宗旨,帮助广大医务人员、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为推动健康心理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促进健康心理学学术交流;为提高人类心理健康素质服务。主要栏目:论著、综述与讲座、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研究、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变态心理研究、性心理研究、心理治疗、心理咨询。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21714.html